江苏省徐州市确立了“县强则市强”的指导思想,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摆上突出位置,改单项考核为综合考核,充分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,今年各县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市区和全市平均水平,县域经济与市区经济双轮驱动、比翼双飞的格局已初步形成。
由于历史原因,徐州经济一度市强县弱。2002年,六县(市)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市的90%和80%,但gdp仅占53%,财政收入占33%,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%。针对这种状况,徐州通过大力实施“三化一转移”,即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、农业产业化、农村城市化,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,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。
徐州请来昆山市委书记讲“干部会招商”,请来温州经济学会会长讲“群众会创业”。在推进县域工业化中,徐州各县都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,加速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。各县不断创新形式,争打优势牌、特色牌:邳州通过千名浙商、百家台企看邳州等活动连掀招商引资高潮,年加工各类板材500万平方米,出口量占全国胶合板出口总量的45%;睢宁儿童画艺术节暨金秋经贸洽谈会成果丰硕。
各县把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手段来抓,各镇设立劳务输出办公室,形成了市、县、镇三级网络,涌现出一批年输出千人以上的骨干职业机构,近两年新增输出劳力中,有组织输出的接近一半,培训后输出的达到80%。
(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24日 记者:龚永泉、王杨)
电话:010-88111629 邮箱:zjjjfzyjs@163.com
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:中郡研究所| 制作维护:中郡所•中郡县域经济网(原中国县域经济网)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