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,广东一些原来落后的山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。交通不便,基础设施落后,一直是广东山区市县的心头之痛。据调研数据表明,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但交通环境的改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南粤公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延伸,改变了交通不便、物流成本高昂等制约山区发展的因素,使广东河源、梅州、云浮等山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。河源市是广东地级市中经济总量较小的市,所辖5个县全部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县。以往由于受交通条件限制,来河源考察的客商戏称来河源要“一来三补”--补轮胎、补精神、补腰骨,河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始终“优势不优”,招商引资成功率相当低,2002年河源有五大经济指标全省倒数第一。去年以来,随着粤赣、河龙、龙梅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,河源市借“路”突围,奋力打造“后发河源”,广泛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。如今,河源市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、税收总收入、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已经“后有追兵”,财政占gdp的比重更升至全省第10位。当地一位县领导说,以往由于交通不便,到外头招商引资没有底气,现在不同了,许多外商主动找上门,谈合作找商机。
截至去年底,广东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.5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超过3140公里,居全国第二位。预计到2030年,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00公里左右,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,全省所有县城基本上能够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。
(新华网广东频道 2006-02-26 陈戈、刘茜)
电话:010-88111629 邮箱:zjjjfzyjs@163.com
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:中郡研究所| 制作维护:中郡所•中郡县域经济网(原中国县域经济网)|